这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一起
走过春夏秋冬走过大型体育赛事
从大雪纷飞的内蒙古到风光绮丽的巴黎
再到大潮翻涌的粤港澳
我们敢闯敢试在变革重塑中开启新篇
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我们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省体育局“1+2+5”工作安排,发扬“三水三命”忘我奉献精神,落实“三铁三硬”要求,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下队服务、反兴奋剂、国民体质、科研攻关工作,足迹遍布21个地级市、七大训练中心,一个个精彩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
一心向党 建强堡垒
我们以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政治建设常抓不懈。
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职责,教育引导全所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进一步强化正风肃纪,认真制定党纪学习教育方案,及早启动,以践促学、以课促学、以案促学、以测促学,做好“读”“培”“看”“讲”字功,原汁原味读原著,认真开展党纪培训,策划组织参观学习,精心准备党纪党课,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进一步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乘坐“英雄车”游“英雄城”,了解英雄事迹,在广州农讲所、烈士陵园发扬革命精神。全体党员前往中共三大会址同过政治生日,以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党课、一次深入的革命精神洗礼、一趟获益匪浅的文化之旅,和党共度生日,牢记党员身份,增强党性观念和政治荣誉感。多种形式开展支部共建,黄村街道五个支部共同签署“五环同心·引擎奋进”党建共建协议,创新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与广东奥体中心、省人民体育场、佛山旺林园艺党支部一起种下希望树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广州海事博物馆、珠海横琴莲花社区党支部,探索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
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利用“一网”“双廊”“三屏”“三号”宣传平台,常态化多空间开展党的建设、科技助训、反兴奋剂、国民体质等领域重要事件和成果宣传,宣传作用进一步彰显。夯实网络安全工作,实现体育科研数据库的政务云迁移。
关心关爱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元旦、春节、重阳等重要节日,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送上节日问候和慰问金,叮嘱老同志保重身体、安享生活。
获评首批省直机关“四强”党支部和省体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4人被局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科技助训 奋发有为
我们以备战十五运会为目标,科技助训实现再突破。
一是加强下队科研力量,优化组建4个专业学科组和1个综合实验室,提供更专业科研保障。
促进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科学化。体能课程组织有序,系统训练目标明确,重点运动员基础体能指标显著提升。针对术后和伤病运动员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更快重返训练。科学管控体重,为重点队员开展科学指导,全方位提升营养管理水平。自主研发举重训练辅助系统,获得发明专利,搭建多传感器皮划艇技术信息采集系统,引进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大力支持科学化训练。创新设计“心理成长系列课程”,开发专属心理应用小程序,开展脑功能测试,促进运动员身心健康。设计开发“运动表现数据中心”,制定异常检测结果上报程序,个性化开展身体机能综合测评,有力支撑科学化训练。
“人员驻队、设备进场、服务前移”,提升备战实效。将智能化、便携式设备前移运动队,通过数据提升训练效率。构建多维恢复再生体系,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再生。
二是围绕AB点运动员推进“全面评估一点一策”的科研保障工作,提供综合科技支持与保障。
实施“训练场边专家科技赋能支持计划”,邀请专家到训练现场开展科技助力工作,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推进重点项目攻关计划,将科研攻关前移训练场,利用省科技厅和省体育局科研立项解决备战中瓶颈问题,利用省属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稳定性支持资金开展自主选题研究。
实施多学科团队计划,以工作室和科研副主任为依托,驻船艇中心工作室深度整合多学科联合攻关,驻黄村中心工作室构建多维度运动员成长支持系统,驻海上工作室重点开展膳食营养等科研攻关,推动科研工作向纵深推进。
我们以教育科普基地为依托,反兴奋剂教育影响再扩大。首创反兴奋剂教育展览模式,提升知识科普效能,宣传教育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加快反兴奋剂人才培养,局直属训练单位和地市体校同频共振,上下联动。现有国家级、省级纯洁体育教育讲师分别为11人、113人,开展讲座330余场、服务近30000人次,广东省反兴奋剂教育科普基地接待参观36批次、900余人次。4名科研骨干被总局评为“优秀检查官”。
二是以教育科普基地为平台向国内国际讲好广东故事,5月接待国内40多个单位、11月接待国际组织20余家代表观摩,收到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感谢信。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亚大办公室主任山本真由美对教育基地教育科普理念及展览展示成效“竖起大拇指”。
三是建设反兴奋剂教育拓展“金牌加油站”,发布全景数字化展厅和智慧教育系统。该系统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四是受邀在国际和全国反兴奋剂工作研讨会、外省讲师培训班上分享广东经验,展示广东风采。
五是开展十四冬和三大球反兴奋剂工作,赴北京、保定、西安、深圳、江门等地进行督查,为我省运动员制定实施专项委托检查计划,在比赛期间赴赛区深化交流督查。
六是参与巴黎奥运会广东运动员反兴奋剂工作,汇总上报参赛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情况,为十五运会反兴奋剂工作开展调研、提前行动。
七是完成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省执委反兴奋剂工作部,食品安全和反兴奋剂防控专班反兴奋剂防控处相关任务,为广东赛区反兴奋剂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八是获得总局反兴奋剂中心首次授权省级反兴奋剂机构,面向社会招募兴奋剂检查官,最终40人通过材料审核、面试、培训、观摩和实习等程序获得检查官资格。
九是参加2024年反兴奋剂科普讲解比赛,推荐作品获二等奖,广东省反兴奋剂中心获优秀组织奖。
十是开发智慧检查系统,并应用于检查工作,完成242例检查。
我们以“五进”要求为指导,发挥“体质监测”“科学健身”“体卫融合”等技术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国民体质服务再扩圈拓围。
一是持续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深入80余个县(市、区)体质监测70000余人,健身调查40000余人,为科学掌握城乡居民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水平提供支撑。
二是推进“体卫融合”工作,在东莞、中山、珠海以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合作建设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形成科普、科研、服务的运行模式。
三是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万里行,8地市30余场,惠及超60000人。
四是启动幼儿体质健康运动干预的研究项目,入选首批广东妇女儿童工作智库单位。
五是推动国民体质科学研究取得明显成效。“数智化科学健身指导案例”入选科学健身典型案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广东省幼儿体质健康数字化采集和智慧化管理系统”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奖”。
创新突破 频结硕果
我们以“科技立所”为方向,狠抓科研攻关再创,在课题立项、合作交流、训科医实践、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成绩斐然,展现强大的科研和创新活力。
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科技创新,完成结项的课题7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5项;申请立项课题18项,其中省部级1项,厅局级15项,省科技厅稳定性支持自主设立项目2项。
开展港珠澳大桥骑行海底隧道段健康影响研究,多次参与隧道骑行环境交流座谈和评估论证会,助力自行车赛暨第十五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开展,首次实现一场赛事“跨越三地、融通湾区”。
5个案例入选备战十五运会训科医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注重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获得CMA资质认定和CNAS实验室认可双资质,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管理。
加强体育科研协作,依托全国体科所“1+13”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与国家所、上海体科所、湖南体科所等单位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体育科普,2名科研人员同时上榜“广东科普讲师团”,为我省科普工作添砖加瓦。
服务中心 提升水平
我们以服务主责主业为落脚点,综合保障水平再提升。
加大预算科学性,多举措加快支付进度。全年推行线上报销系统,缩短报销流程,提高财务效率,支付进度提高2.1%,省局排名第三。
采购工作前瞻规划显成效,公开招标提前启动,推动整体效率跃升;提前完成2025年采购需求论证,确保预算用在刀刃上。
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推进国民体质专用设备报废处置工作,处置规范、标准。
“物防人防技防”三位一体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开展楼层电气整改工作,安装逃生示意图、防爆器材,系统更新所内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演练、维保和评估,实施楼长制落实“每日一巡查、每周大检查、节假日大检查”,全年安全大检查超50次,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人事工作持续优化细化。广泛征求意见,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拟签订聘用合同;加强对新进人员的管理,在原有办法基础上新增“新人入职培训工作细项”。
工会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用心用情关爱员工,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激发全所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美化办公环境,增强员工获得感。
用心成事,向新突破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
成功举办十五运会
省体科所勇担使命继续出发
2025年,必将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