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科所开展运动生物力学技术交流,推动“科技助训”进基地

7月25日,省体科所为有序推进备战新周期“训练场边科技赋能计划”,邀请国家队体育科研专家莅临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分享生物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经验,共同探讨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并深入训练场馆进行现场功能演示,进一步促进科训融合提升训练备战水平。省体育局各直属训练中心科研副主任和科研人员参加,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技蹦、体操、田径和游泳项目的部分教练员也一起参加了本次交流学习。

面向十五运备战周期,省体科所创新实施“训练场边科技赋能计划”,邀请专家亲临训练现场开展交流研讨,帮助各训练中心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提高对科学助训的认识。在前期邀请上海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袁鹏在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成功开展交流的基础上,省体科所再次邀请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训练中心副主任、中国体操队科研保障团队负责人何卫,国家蹦床队专项数据研究员李昱企来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围绕深化生物力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深入研讨。同时,在体育训练现场进行系统演示和技术交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一起巩固“训练场边科技赋能”的成果。

何卫作为主讲嘉宾,作题为《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主题演讲,从“动作捕捉技术概述”“无标记动捕技术详解”“跳马专项智能动捕系统”三个方面介绍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历史、技术原理和体育应用。李昱企以“基于蹦床专项数据特征的技术解析和负荷监控”为题,回答了“什么是专项运动技术解析”“技术解析工作包含了哪些步骤”“技术解析的数字指标怎么选”“数据分析有哪些技巧”等问题,系统介绍了基于蹦床专项数据特征的负荷监控。与会人员通过了解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专项运动技术解析和负荷监控在体操、足球、篮球、网球等领域的成功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字技术促进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更好掌握科技助训的理论方法。

本次交流既重视“科技赋能”,也突出“训练场边”。省体科所技术人员带领与会人员来到二沙体操馆、武术馆,系统介绍了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的具体应用与实际效果。现场邀请两位武术运动员进行武术表演,再结合系统的动作捕捉演示,全流程展现了该系统的独特功能,并一一回答了与会人员所提的问题。通过本次交流和观摩,各训练中心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化对数字技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认识,坚定推动科技助训、深化科训融合的信心与决心,对在训练备战中促进科技引领有重要意义。